桂树

中秋节:藏在月饼里的千年故事

早在周朝,皇帝就带头搞起了“月亮KPI”——《礼记》里写得明明白白:“春朝日,秋夕月”。秋天丰收了,得给月亮大佬上供,求明年继续风调雨顺。陕西挖出的青铜“月尊”上,刻着月宫桂树,堪称最早的“周边文创”。

故事 中秋节 月饼 桂树 青铜尊 2025-10-06 05:57  3

十月轻轻作别,时光安然未改,十一月欣然相逢,共赴新程欢!

清晨的瓦檐还坠着秋雨,滴在青石板上像十月的告别词,轻得像片刚落的桂花瓣。窗台的陶壶里还剩半盏桂花酒——那是月初和阿菊在老巷口煮的,她蹲在桂树下捡落花,碎金似的撒进酒坛,我架起小泥炉,酒气裹着甜香飘出三条巷,连路过的橘猫都凑过来,舔了舔沾着酒渍的爪子。

枫叶 姜茶 陶壶 程欢 桂树 2025-10-31 06:07  2

重阳节,桂花要开了

清晨的风裹着重阳节特有的凉意,掠过校园里那几株老桂树的枝头。我习惯性地放缓脚步,目光落在枝丫间 —— 前些日子还光秃秃的枝干,今日竟缀满了点点淡黄的花苞,米粒般大小,紧紧裹着,像怕被这秋风揉碎,又像在积蓄最后一丝力气,准备在未来几天里,释放酝酿了一个多月的芬芳

教辅 桂花 雏菊 重阳节 桂树 2025-10-29 15:16  2

秋夜烹茶悟心安:七分圆满已是人间好时节

深秋的傍晚,凉意悄然爬上衣角,我搬了小凳坐在阳台上,面前的白瓷茶壶正缓缓升腾着热气,一缕缕茶香与院角那棵桂树的甜香交织在一起,轻轻拂过指尖,竟把秋日的寒意驱散了大半。随手翻开前几日写下的随笔,纸上那句“日子有七八分满意,便已是难得”还带着未散的墨香,恰在此时,

秋夜 桂树 孤清 心安解千愁 茶若醉人 2025-10-28 12:44  2

你是不是与张明一样?

张明曾是工地上的技术骨干,二十出头就跟着师傅走南闯北。他长得很精神,干活利索,图纸一瞄就能上手,工友们都说他是"工地上的才子"。1999年,广州城市里高楼一栋栋拔地而起,张明参与过不少标志性工程,每次路过那些建筑,心里都挺自豪。

张明 包工头 松脂 桂树 树心 2025-10-22 15:38  2

晚潮|桂语默香

记得早年在书中读到“蟾宫折桂”,便以为“桂花”是极高贵的象征,而那折桂人也便登科及第成为命运宠儿;初中时每有同学作文写道“在那金桂飘香的季节云云”,脑海中便飘过一个场景:秋高气爽,舒适宜人,一株株桂花迎着金风在秋阳中绽放,香气袭人。

桂花 晚潮 金桂 桂树 语默 2025-10-16 23:42  3

秋夜石径上,露痕藏着被忽略的时光

清晨推开窗,风裹着楼下菊圃的香气涌进来,鼻尖先触到一丝凉意,不是冬天的刺骨,而是秋天把时光熬成了露水,悄悄滴在桂树的叶尖上。桂树的枝桠间,露珠凝成细碎的珍珠,风一吹便滚落下来,轻轻砸在脚边的三叶草上,仿佛发出了一声极细微的“叮”,像是自然在低语。保洁张阿姨拿着

秋夜 桂树 菊圃 石径 秋夜石径 2025-10-13 23:38  3

风携众芳,晨光漫过荷塘

风携众芳,春日的晨光漫过荷塘,新荷刚展卷边,淡香便裹着水汽浮上来,是清苦里藏着的甘润,像未写完的诗里漏出的半句温柔。不远处的橘柚林正缀着细碎的白花,香气却烈得坦荡,混着枝叶的青腥,撞进鼻腔时,满是盛夏将临的热烈预告。这世间的芬芳从无高下。

晨光 青石板路 竹篱笆 荷香 桂树 2025-10-10 14:46  3

中国诗人为何对月亮情有独钟?

中国自古就有拜月、咏月和赏月的传统。明月当空,古人感其清冷,赞月光皎洁,也悲伤阴晴圆缺。月亮一直是中国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。中国的月崇拜从何而来?咏月为何能成为中国历代文人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?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昕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专访。

诗人 月亮 王昕 桂树 咏月 2025-10-06 21:02  3

中秋晨歌

文/翱翔的燕子秋晨把夜的黑轻轻推开,像奶奶揭开蒸笼的白纱——第一缕光,是刚出屉的月饼香,软软地,贴上我惺忪的脸。远处,月亮的淡影还没退场,像一枚被咬过一口的咸蛋黄,挂在天边,为太阳预留座位。麻雀是早班邮差,把“人团圆”的讯息一粒粒啄进每一扇窗。连楼下那株沉默的

月饼 共婵娟 方格 桂树 晨歌 2025-10-06 17:00  3

共赏皓月团圆时

公元1076年的那个中秋夜,山东密州,苏轼酒醉微醺,对着一轮明月发出了“明月几时有”的千古天问。那时,中秋节已在文人墨客间风行。但若将时光再向前追溯千年,中秋的雏形,却并非把酒言欢的雅集,而是源于古人对一轮皓月最庄重的顶礼膜拜。

月饼 皓月 桂树 祭月 吴刚伐桂 2025-10-06 10:25  2